作者:史遇春
(一)
我从来就不讨厌女权主义者,因爲她们/他们是对女性权益的争取者、她们/他们是将女性的社会地位拉高至与男性平等甚或高于男性的布道者。
但是,必须清楚,女权主义者的队伍和其他所有的社会团体、群体一样,其中必然存在爲数不少的“僞人”。比如,那些对所谓的“女权理论”进行生搬硬套者;那些以僵化腐死的思维对所谓的“女权”进行大张旗鼓的吹擂者;那些借所谓的“女权”来包藏祸心者;那些在宣扬“女权”过程中的别有用心者……这些“僞人”,不但让人鄙视、厌恶,甚至让人深恶痛绝。
这个世界,自从出现人类的那一刻起,大约就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,直到今天,这种现象依然,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。至于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没有改观,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,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。
正因爲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和事实昭然若揭,那麽,对于一贯信仰“衆生平等”如我者而言,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的信仰者、研究者、实践者,是应该得到尊敬、支持和赞赏的。
基于以上的认知可以判断:如果把女权主义做成了迷信,那麽,这样的女权主义信仰者、研究者、实践者,就实在是“无足观矣”!
有一位研究女性的女教授,做了一篇煌煌大论,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:
在中国的汉字中,对于那些偏旁带“女”的字,如果这个字是褒义的,那麽这个字就是男人好色的体现;假设这个字是贬义的,那麽这个字就是对女人的轻贱。
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不怎麽冷的冷笑话,,但是,这实际上是一个可悲的例证。
其实,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做别的事,公允既是必要的,也是必须的。打破先入爲主的成见与偏见,用事实说话,以公正决断,这样,才不致于落入“源出已误,流则皆错”的怪圈。
就拿以前的女人“裹脚”而言,其实,想出这主意的,并不见得就一定是男人。
关于裹脚的起源问题,据曆史研究者的意见,有好几种版本,其中之一就是,南唐后主和他的后宫们发明了这个中国独有的风俗。
南唐后主,这位词作一流的不成功皇帝,相信他审美的眼光也不会差到哪裏去。
艺术家的难能可贵之处,在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。能够在细微之中发现美,这是成功的艺术家的能耐。
猜想当日南唐后主在大内与后宫们玩耍,看见后宫的小脚而有所溢美称赏。大概说者或许是出于无意,但是听者却十分有心。
南唐后主的只言片语,引发了近一千年间对妇女脚板的残害。
从偶然到惯常,从宫禁森严的内廷大院到民间的寻常百姓家,这小脚的盛行,除了女性不独立而必须献媚于男性、及男权高高在上等因素之外,当然,这裏面,必然与女性喜欢跟风、女性爱时尚、女性追潮流的群体特征关系甚大。所以,关于这件事,当然有男人的原因,但是,这其中,女性的不断自我琢磨也不能完全忽略。
根据相关记载和传说,裹脚最初的阶段,也仅仅是把双脚用布缠绕起来,这个阶段,虽然双脚受到了束缚,但是还没有到伤筋动骨、残害肢体的程度。
其实,在现实中,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,很多时候,女人的攀比、争风、吃醋……都是在时尚潮流的驱动下,以“美”的名义进行的。
想想,关于裹脚,只用布缠,大概是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的。如果一个女生,天生一双玲珑足倒还好,布缠缠,肯定更显其小;倘若上天赐予她的,是一对三尺大足,那麽不用非常的手段,要让这脚小下来,与双足秀气者抗衡,完全是不可能的。
可以再猜想,裹脚源头在宫廷,那麽伤残脚板的起始点应该也在宫廷。那些个衣食无忧,整日价等待宠幸的深宫妇人,爲了吸引来幸,挖空心思摧残折磨自己的双足,似乎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。这只是猜想,实际情况如何,还有待研究考证。
依照人性的普遍表现、参考女性一贯的做法,可以继续推断:后来的那些个竞相效仿的裹脚者,大约只是在追赶潮流罢了。不料想,这些成年女人最初无聊、或者无意的偶然效仿事件,最终却成爲一种恶俗,以至于贻害无穷。
因爲,再后来,当潮流成了约定俗成的所谓“规範”时,一切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个体,都必须遵从,如若你要自外于所谓的“规範”,你便会成爲异类,不爲衆人所接受,要被社会所唾弃、遗弃。从此以后,善意或恶意的强迫、完全恶意的压迫便隐含于裹脚这一恶习、陋习之中。爲什麽这麽说?原因很简单,后来的裹脚,不再是女人成年以后的事,裹脚已经成爲社会之中,几乎所有未成年少女必须接受的一项人生必修课。许多小女孩,是在还不知道裹足是怎麽回事的时候,双脚就已经被残害而变成了畸形。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