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值得爱,与被爱。
无论任何人。
2015年九月,我进入木栅高工就读。
在那里,我认识了很多人。
也认识了很多对情侣。
大家都很幸福。
但是,她们就没有了。
她们,是一对同性情侣,也是我的同班同学。
虽然班上的人没有说些什么,但就我观察而言,眼神却透漏着藐视与不屑。
我知道要其他人来认同『她们』是件很难的事情,因为这不只在台湾发生,而是在世界各地,不同时间、不同地点。
她们的恋情,走的比其他人还不顺遂。
其中一方的家人表示支持,而另一方是传统型家庭,她跟我们说过家中长辈对于『同性』的恋情,是保持反对票,甚至恶言,所以"她"不敢说。
他们在一起的一年多来,时常有些摩擦,而最常吵架的事情是关于家人。
她们约会的日子不多,因为其中一方常常有和家人出去玩的日子,而这些事也变成了拒绝约会的理由。
她说,她想要跟家里人多相处,而恋人也体谅她,答应了这件事。
只是,时间一久,一直被拒绝的人心情难免会有些沮丧或产生负面的想法。
或许,她们还是敌不过世俗的眼光,敌不过深根蒂固在大多人心中的想法。
对于她们、对于包容另外一人的『她』,我心里有一个对她的亏欠。
她们在一起之前,『她』曾经问过我,要不要向喜欢的人告白,而我对于"喜欢"、"爱情"并不是很了解,只是那时候天真的想说,既然喜欢有何不可,勇敢的试试看吧。
那时候,在我心中一直是女强人的她,像迷茫、像无助的孩子一样落泪着,那是我看见她的,少数的眼泪。
因为很喜欢她,所以很害怕会耽误到她的未来。
她知道这个国家还没有能够保障她们的权利。
就如同先前所说的,她问了我,而我也给出回应,不过决定权是在自己身上,最后,她还是鼓起勇气向对方告白。
而对方一开始也没有什么不妥,所以答应了她的告白。
我相信,无论是异性恋或同性恋,都会有所谓的磨合期。
时间多久我不知道,只是我知道她们没有熬过磨合期的考验。
是败给了时间?败给了压力?还是败给了自己的心?
这些问题,我也不能做出明确的答案。
而对于告白那一方的『她』的亏欠,或许是因为我说的那一番话,所以做出这个决定,在她们分手后一阵子,我向她说了声对不起。
其实在她们分手前,就隐约感觉到有那里不对劲。
那个女生其实还是有很多自己的时间,跟她约说要去哪里玩时,她基本上都可以出来。
直到有一次,我觉得自己有所亏欠的她告诉我,她这礼拜一开始跟对方约会还是没有成,而那时候的我也不能多说些什么,只能安慰对方说有可能下次就可以了的鼓励话语。
可是,在那个女生说她有事的前一晚,那个女生主动来问我说要不要去哪里玩,顿时,我只觉得心好凉。
我没有问她说为什么拒绝去约会,因为我知道这是她们两个人的事情,不过,那天的游玩我也没有答应要去。
我是一路看着她们的。
她们的很多事,我都知道。
比如说牵手、亲吻,牵手的时候,只要一旁友除了我以外的人经过,那个女生就会立刻鬆手,装成一般朋友那样。
曾经,告白的那方有向对方说出她的感受,她认为现在的人只是一时之间还不能接受改变,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接受,所以她想要以这种微小的事情来做出改变。
这是她的决心。
可遗憾的是,对方并没有和她一样,保持着这样的决心。
或许,这也有可能是她们分手、走不下去的原因之一。
促使她去告白,一直是我心中的疙瘩。
我希望她幸福,不因为世俗的眼光而放弃了幸福。
因为我认为,每个人都有选择爱人的权利。
他们、她们都不过是喜欢上、爱上了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。
他们、她们不是异端,也不是怪物。
不会因为同性的相恋,导致世界没有未来、没有继承者。
因为绝大部分的人都还是异性恋。
在这个世界里,异性恋是佔绝大多数。
我知道他们、她们是无法孕育出属于自己的下一代。
也无法在其中一方急救时,签下同意书。
也有可能因为家属的不同意而无法看到对方的最后一面。
也知道或许因为这些事,很久没有跟家人来往。
选择爱情,却失去了亲情。
我虽然不是同性恋者,但看着身边的同志朋友,我是支持的。
有些背后有家人支持,有些没有,他们、她们都在孤军奋战着。
我想成为背后支持他们、她们的人,让同志的朋友们知道在这里、在世界的角落里,有无条件支持及不会用有色眼光看着你们的人。
我爱他。
我爱她。
你爱他。
你爱她。
妳爱他。
妳爱她。
他爱她。
他爱他。
她爱他。
她爱她。
我们的爱,都是相同的。